记“华东七校”第一任政委洪天寿

信息来源:山东省第三荣军优抚医院
发布时间:2024-09-25 14:10:00

1947 7 月,鲁中教养院和鲁南荣军学校合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七荣誉军人学校,简称“华东七校”,即山东省第三荣军优抚医院前身。

洪天寿( 1911-1967 ),原名洪添寿,字仁山。 1911 7 月生于江苏省句容县(今句容市)东昌乡裔庄村。 5 岁入本村私塾就读,后转入句容代用小学、县立初级中学,由于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教师器重。 1931 年秋,先后任县立女子小学教师和谢巷、裔庄小学校长。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了一支抗敌自卫武装保境安民。 1938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 2 月,在东昌、青山、茅庄三乡成立抗日自卫队,任队长。 1939 4 月,新四军组建句容东北区民众抗敌自卫团,以三乡自卫队武装为基础,编成第一大队,任大队长。 1940 年年初,自卫团改编为新四军新第二支队新编第三团,任第一营营长,出入京畿,打击敌人,威震一方。 1940 年夏,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区级政权,洪天寿任句容一区区长。他采取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的策略,争取教育多数,孤立打击少数,使猖獗一时的当地匪患逐步得到平息,抗日政权得到巩固,群众誉称洪天寿为“老天”。

1941 年初,皖南事变后,日军对茅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形势非常险恶。 1941 10 月,洪天寿任苏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苏南第五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2 年,随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渡江,前往淮南根据地参观学习,为后来进行异常尖锐复杂的斗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943 1 月,任镇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建立多处秘密交通站,保障长江沿岸南北联系和铁路沿线东西贯通。当时在镇句县沿江及铁路线交通要隘,除驻有日军外,还有闻名于镇、丹、句三县境的伪军“十三把指挥刀”。洪天寿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小茅山开香堂收徒弟,利用帮会势力瓦解敌伪,并为己所用,建立多处秘密可靠的交通站。 1944 年年底,全力掩护粟裕率新四军部队从苏中南下,使全部人员和辎重安全通过敌人铁路封锁线。 1945 6 月,任溧阳县独立团团长。 1940 10 月,随新四军江南部队北撤,先后任华中军区司令部军务科科长、中共华中分局江南工委委员、办事处淮南站站长,负责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工作。 1946 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后,洪天寿先后任鲁南军区荣军学校政委、华东军区第七荣誉军人学校政委、华东军区荣军总校校务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秘书处处长、优抚处处长,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局长。

底部联系

山东省第三荣军优抚医院 医院热线:0536-3275800 山东省青州市玲珑山南路3888号